草原深處覓浩歌
—— 記藏族學者居·格桑
我早就知道你要遠走
也看到
你沒有徑直離開
而是在山群中
心事重重的蜿蜒
你為了我
在流經(jīng)的每一個拐彎處
都留下了一個留戀的湖泊
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如果偶爾有一次回憶
之前我寄給你的
那些花兒 都是干凈純潔的
———題記(摘自居·格桑的詩《致江河的送別詞》)
楔 子
“我所做的事微不足道”,在對學者居·格桑的采訪屢遭婉拒后,軟磨硬泡地不懈“討擾”終見成效。
為了不陷于“先入為主”的主觀界定,對他的采訪幾乎是在零認知的背景下進行的。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您所從事的工作?
答: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民族語文工作和公文翻譯;搜集整理散佚古籍;寫一些自己關注的東西。
問:作為一名學者的定位?
答:果洛,地處孕育中華民族文明的黃河發(fā)源地,是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xiāng),是中國《格薩爾》文化研究基地,以《格薩爾》史詩為代表,藏民族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中,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有理由讓這些精神財富的傳承,在遙遠的未來,依然成為這片歌舞之鄉(xiāng)最美的文化生態(tài)!
問:常年在果洛工作,是否立足于更為貼近基層的人文關切?
答:牧人能歌善舞,他們有唱不完的歌,說不完的精言妙語,跳不完的藏家舞……牧區(qū)有酒歌、山歌、婚禮贊詞、說唱史詩以及包羅萬象的民間詩歌。我的生存,正如牧民的生存,逐水草而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感恩,是居·格桑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品格。以自己的才智回報黨和國家、回報人民,也許這才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邕^浮生若寄的藩籬———
他立身于本
“沒有黨的民族政策,就沒有我的今天。衷心地希望那些享受少數(shù)民族政策的學生能夠以自己的才智回報國家、回報社會,以實際行動促進民族更加團結(jié)繁榮、祖國更加昌盛強大。”
———居·格桑
這里是果洛。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巴顏喀拉山綿亙南部,阿尼瑪卿山逶迤正北,年保玉則山聳立東南,黃河自西北向東南穿越境域,鄂陵湖、扎陵湖等大小湖泊棋布星羅。這里的山水因其峻美而盛名遠播,這里的山水因史詩而神美靈動。
因其在史詩《格薩爾》中的特殊地位,果洛被譽為格薩爾賽馬稱王的福地,是英雄格薩爾的誕生地,是史詩《格薩爾》流傳千年萬里的源。
果洛州達日縣上紅科鄉(xiāng),是居·格桑的故鄉(xiāng)。
1960年歲末,他出生在牧人家中。早年間那些青澀的記憶,至今依舊滲透著柏枝青煙和酥油的香醇。
掙脫拴在帳房桿子上的毛線繩,蹣跚走向帳房外的世界;踏進鄉(xiāng)寄宿小學的門檻,小心翼翼地打開張望世界的又一扇窗戶;躺在蕭蕭牧野之上,肆意無拘地編造些充滿靈異的故事;乍起藏羚羊般敏銳的雙耳,傾聽藝人令牧草低頭的彈唱;細細翻看格薩爾王者的傳說,獵獵旌旗下滿目金戈鐵馬的《霍嶺大戰(zhàn)》;反復琢磨著老師那讓人思來想去的一句話:“孩子,要知道你需要學的知識,多得像這草原上的青草一樣?。 ?/p>
那個年代的學校,只開設藏語文和數(shù)學兩門課。學習藏文,誦讀經(jīng)典,聽聞老師講授藏族文化構(gòu)成和淵源,接受藏民族文化、詩歌和傳統(tǒng)文學的啟蒙。童年的居·格桑總是不停地在找書,如饑似渴地讀書,校園里的他,是落在樹梢上的鳥兒———拔尖。
15歲那年,通過入學考試,他作別了山風、松濤、牧草和牛羊,邁進了青海民院的大門。
兩年后,當他的詩歌處女作《頌歌》散發(fā)著油墨的清香,呈現(xiàn)在學報一角時,他隱約感到,這定是心中綠意蔥蘢的苗圃中———最先發(fā)芽的那粒種子。
1978年,居·格桑從少語系畢業(yè),就業(yè)于達日縣政府翻譯科,次年,他為果洛建政25周年所作的詩歌《果洛贊歌》在《青海藏文報》刊發(fā)。
1982年,已是達日縣宣傳部副部長的他,請求組織同意繼續(xù)深造。當年,他便考取了中央民院民語系古藏文大專班,兩年后,他再次考入青海民院少語系古典文學研究生班。
在此期間,居·格桑得到藏文學術界知名學者才旦夏茸、東嘎洛桑赤列、圖登尼瑪、端智嘉、毛爾蓋·桑木旦、欽若俄賽、夏日東、王堯等名師親授,學業(yè)精進。
1984年,居·格桑在藏文文學刊物《章恰爾》上發(fā)表了詩文《寫給家鄉(xiāng)的一封信》,時逢藏新文學春意萌動之時,這首長達三百余行、以傳統(tǒng)手法寫成的詩歌令他在學界鋒芒初露。
你帶著用許多問號組成的鐵鐐
沿著雪線走了
在歷史的拐彎處
我終于尋到了你永遠的墓碑
而《更敦瓊培》這首記述藏族歷史偉大人物的詩作,一舉拿下當年的《章恰爾》文學獎,代表著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成型,也奠定了居·格桑作為年輕詩人的地位。
此后30年,居·格桑多次放棄從政的機會,獨在小樓,無論春秋,平靜地作詩、著文、譯作、研究,他把青燈白卷視為鐘情一生的伴侶,驗證著當一個人的精神強大到了能夠戰(zhàn)勝任何孤獨任何寂寞的程度,那才是真正強大的箴言。
一個人,一生所能做的最有價值的事,就是虔誠地熱戀。這位致力于把畢生的精力獻給藏漢文翻譯和藏學學術研究的杰出知識分子,視學術操守重于自己的生命——
他立業(yè)于公
“新中國成立以來,果洛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藏學研究事業(yè)與其他各項事業(yè)一樣,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蓬勃發(fā)展,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strong>
———居·格桑
自參加工作以來,除了一兩年的秘書和宣傳工作外,居·格桑始終堅守著藏漢文翻譯這片領地,并樂道于這份事業(yè)。
對這份三尺案頭終日與鉛字為伍的“事業(yè)”,居·格桑有著自己的解答:人都想做一點事情,活得有一點價值,對他人多一點益處,這是我愿意做的事,拿手的事,干起來不覺乏味的事。
自1994年擔任州民族語言辦公室主任以來,居·格桑在這個崗位上年復一年承接著大量的翻譯任務,每年由他翻譯、審定的公文及稿件平均約為30萬字,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方面,在維護自治州政治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社會進步方面,貢獻毋庸贅言。
時年的青海,藏語公文寫作尚未確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格式,地處偏遠的果洛自不待言,為此,居·格桑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他已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談及當前的狀況,居·格桑說:“目前,藏文公文的寫作已形成獨立的文本,但有些新詞的翻譯,各地意見并不統(tǒng)一,我們?nèi)栽谂?。?/p>
此外,為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增強黨群、干群關系,加強各民族干部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共事,果洛州出臺《方案》,在行政事業(yè)機關單位加大普及和使用藏語言文字力度,落實到民語辦,居·格桑又置身其中,鋪開了機關干部學習藏語文活動。
此后,為建立機關干部學習和使用藏語文的長效機制,2012年,州委組織部與州民語辦聯(lián)合開展機關干部藏語文培訓工作,居·格桑為之不遺余力。
公文翻譯之余,他筆耕文學譯作。
1991年,由居·格桑翻譯,朱自清的《春》和峻青的《海濱仲夏夜》等散文名篇,相繼收錄于五省區(qū)中學教材。業(yè)界的評價是,要譯出既符合原文的韻味,又合乎藏文語言習慣,沒有較深的藏漢文文學造詣和語言體驗,難度很大,而居·格桑的譯作著力于藏漢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既忠實于原作,又能經(jīng)受住社會接受力的考驗,難能可貴。
翻譯被稱作第二次創(chuàng)作,居·格桑曾翻譯過智利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的《母親的詩》,譯作清新雋永,譯意精湛,以對作品思想內(nèi)涵的深刻理解和對作品藝術、情感恰如其分的把握,在翻譯界引發(fā)好評。
近年來,居·格桑譯作頗豐,出版的翻譯著作有西方哲學名著《生存空虛說》與《人性的弱點》,參與編譯、出版了《漢藏英生物學大辭典》、《漢藏英常用新詞語圖解詞典》、《漢藏英常用新詞語注解詞典》等,還間或翻譯了部分唐宋詩詞、當代長篇敘事詩等。與此同時,居·格桑還從事著翻譯理論的研究,并發(fā)表了《翻譯與雙語———論民族干部雙語化現(xiàn)象》等論文,不免令身邊許多人感喟:在工作之余,他走的是一條多么艱辛而又寂寞的文學翻譯之路!
這30年,居·格桑無數(shù)次地擊潰了孤獨輪番的包抄,以驚人的毅力避免著作為一名學者氣質(zhì)上的退化。
明晰了人生職責所在,居·格桑之于自身生命指向逐漸變得高度清醒與自覺。面對現(xiàn)實的缺憾與誘惑,他坦言:托缽之人也有快樂,就生活而言,看不慣的,離遠一些看便是了!
作為黨培養(yǎng)的少數(shù)民族知識分子的楷模,以百折不撓的堅韌詮釋“知識分子怎樣為國家做貢獻”這個命題,致力于以畢生心血搜集整理古籍———
他立行于志
“黨和政府長期關心支持藏族文化,為完成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保護和發(fā)展工作,大批藏族和漢族學者做了長期的努力,可謂前無古人?!?/strong>
———居·格桑
脫鞋入室,踩著地毯,走進滿目經(jīng)史的果洛州古籍保護中心,淡淡的藏香氣息沁人心脾。
打開東面的書柜,居·格桑從碼放齊整的古籍中取出一卷藏文文獻,揭開一層層悉心包裹的黃布,一摞摞條形著述散頁莊重威儀。
真正面對這些古籍資料的時候,心底禁不住一陣戰(zhàn)栗,面對浩瀚廣博的文字遺存,心靈似乎已和歷史的足音契合在一處。
居·格桑曾在中央民院專修古藏文專業(yè),在這個領域有著較為深厚的積淀?!肮宓靥幥嗖馗咴沟兀吆毖?,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搜救失散古籍難度很大?!彼f道。
當時,手頭經(jīng)費短缺,車輛不時拋錨,常常露宿野外,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居·格桑幾乎帶隊走遍了全州的50個鄉(xiāng)鎮(zhèn)、60多座寺院,在7萬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普查、搜集各種古籍文獻、資料以及民間口碑古籍。
“在中華文明浩繁的典籍中,除了漢文文獻外,最多的就是藏文文獻。文字是文明傳承的載體,保護藏文與文獻就是保護了藏文化的基礎。果洛古籍源遠流長、分布面廣、內(nèi)容涉及語言、文學、醫(yī)學、哲學、天文歷算、歷史、宗教以及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既有書籍類、文獻類和銘刻類,也有大量種類繁多的說唱類,幾乎涵蓋了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領域,就是在今天,我們還能搜集到不少古籍文獻資料,其中不乏孤本、善本和珍本,有些古籍專著,我們認為對整個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和發(fā)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甚至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睆木印じ裆Q灾星械脑捳Z中,不難想見這些古籍不可低估的學術價值。
打開西面的書柜,居·格桑拿出近50本已經(jīng)整理、編目、出版的古籍,這樣系統(tǒng)地出版藏文圖書,在果洛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當你凝神于這些滄桑悠遠的著述時,似乎每一本蘊藏著厚重歷史文化感的典籍都在召喚你,期許著某種解讀和發(fā)現(xiàn)。
在保護搶救古籍文獻方面,州民語辦的學者們顯示出令人尊敬的力量。居·格桑介紹,藏文文獻的整理工作十分繁重,萬千散頁的分類歸檔,建立目錄,研究整理可謂浩繁蕪雜。
“現(xiàn)代化的科研手段是搞好藏學研究工作的重要條件,在改善科研手段方面,我們已經(jīng)得到了國家的有力支持。特別是在搜集、搶救、整理出版藏文典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績顯著,贏得了國內(nèi)外藏學界的贊譽?!彼f。
“與此同時,果洛古籍的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首先,由于在歷史上較長時間內(nèi)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這里仍能找到古老神話傳說的蹤跡。其次,在果洛地區(qū)除了有豐富的民間故事、歌謠外,修辭諺語非常豐富且生動形象,表現(xiàn)力極強,另外還有不少童謠、馬說、劍說、骰點說等瀕臨失傳的民間說唱言辭。再則,果洛被稱為格薩爾故鄉(xiāng),自然不乏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藝人和說唱故事,現(xiàn)已成為公認的藝人最多、版本最集中、說唱形式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在多次普查搜集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大量以格薩爾英雄史詩為題材的民間說唱作品,這些作品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宏偉,顯示出果洛豐厚的史詩文化底蘊。當然,除了以上所述,果洛還有很多有關世界形成、人類起源、生產(chǎn)生活、風物習俗等方面的傳說以及山水頌、祭祀歌等,充分證明了這里是一個取之不盡、異彩紛呈的古籍文化寶庫,要做到徹底的搜集、搶救和保護,還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彼劦?。
傾聽他的話語,注視他的目光,恍然間,在堆疊如山的書籍前,你的頭腦中會閃現(xiàn)出一個嘔心書案,瀝血疾書的影像,宛如在牧野之上,風動樹葉之時,聽到了一片森林浩大的聲音。
這是一份莊重的“頒獎詞”,今天依舊余音繚繞。
“居·格桑以搜救古籍、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神圣使命感積極組織有限的人力財力開展了搜救整理失散古籍的工作。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現(xiàn)已搜集到地方珍貴古籍百余部,整理出版了《果洛歷代文人著作選集》7集、《果洛古籍叢書》32集,完成《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總目綱要·青海卷·果洛部分》8冊、4000余詞條的收集、編寫任務,為地方民族古籍的搶救、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p>
———摘自2014《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名冊》簡要事跡。
遜志時敏,學術精進,內(nèi)省自我,關注社會,順著凝固的文字,構(gòu)筑雪域風物之上的人文思索、道德探究和信仰追尋———
他立言于著
“一個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的人,才能成其為大寫的人!”
———居·格桑
行文至此,依然有必要對居·格桑的履歷再做一次補充說明。
居·格桑,現(xiàn)任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語文工作辦公室主任,兼任青海省民族語文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副會長、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顧問,主要從事藏漢翻譯、語言文學及術語標準化研究等工作。
他在專攻學術之余潛心創(chuàng)作,先后在國內(nèi)外文學及專業(yè)刊物上主要以藏文發(fā)表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及學術論文達300余篇,出版詩集《雪山下的情懷》、《一路花雨》、《雪鄉(xiāng)風》等,出版詩歌理論研究專著《詩歌論》,多篇詩歌、散文被譯為法、英、日文發(fā)表于國外文學期刊。
2012年付梓的《居·格桑的詩》(漢譯版)和《居·格桑散文選集》被選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2014年重點扶持作品。1991年,他榮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華文學基金會頒發(fā)的中國莊重文文學獎,2011年獲首屆青海文學獎,當選為兩屆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2014年9月,居·格桑榮獲“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稱號。
在居·格桑的著述中,詩歌備受關注。他樸素的詩行,像阿尼瑪卿岡日的風,過濾了俗念微塵、吹逝了欲望雜陳。
明凈的月光下
野花輕飄飄的影子
沒有搖曳卻想擺動
雖然朦朧卻又清晰
沒有低泣也沒有笑聲的時候
回憶往事 有著
一如生活一樣的味道
———摘自居·格桑的詩《往事》
用藏文創(chuàng)作的《居·格桑的詩》原作77篇,由作家龍仁青翻譯為漢語,收錄于《野牦牛文學叢書》第一輯。作家班果和梅卓為《叢書》所作的總序中,引用了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的一段話:
今天的中國文學正在向世界打開,這為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性。在“喧嘩與騷動”之中,如何用文學延續(xù)本民族的精神燭火,如何弘揚魅力獨特的民族文化,是少數(shù)民族作家正在思考和實踐的命題。少數(shù)民族作家對本民族歷史記憶和文化經(jīng)驗的動情關照,對人與自然深層關系的虔敬思考,對時代特色和社會生活的別致觀摩,對人類共同理想、尊嚴和美德的堅定守望,以及對優(yōu)美母語和漢語的精致運用,都是今天中國文學不容忽視的風景,都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符號與文化財富,就像燈火一樣,照亮了中國各族人民思想的表情和人性之美。
就詩歌創(chuàng)作,居·格桑曾表示:“我的創(chuàng)作主張是在繼承藏族優(yōu)秀詩歌傳統(tǒng)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現(xiàn)代藝術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風格的新詩。
對此,龍仁青深表認同。
在為《居·格桑的詩》所做的跋中,他這樣寫道:居·格桑至今生活在果洛草原,這片氤氳在《格薩爾》史詩文化氛圍中的廣大土地,從來就有一種厚重的文化精神和氣魄,面對今天撲面而來的時代春風,這里也同樣綻放著時尚和流行的艷麗花朵?;蛟S正是這樣一片地域的養(yǎng)育,讓居·格桑的詩歌語言穿行于時代和傳統(tǒng)之間,有了一種似是信手拈來的自由和灑脫,宛似一個來自草原的純凈少女,雖然已經(jīng)是一身順應城市的時尚裝飾,卻從來不放棄手腕上那一串樸素的木質(zhì)佛珠,發(fā)髻間那一顆松耳石的頭飾一樣,讓紛繁的時代得以傳統(tǒng)色彩的暈染,反而體現(xiàn)出了一種新穎和含蓄兼和的美。
并非尾聲
在與居·格桑的長談中,聽他說起過,曾有許多人這樣問道:在您的著作中,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
“記得當我站在盧浮宮中欣賞維納斯的那一刻,心中滿懷感喟:在古典藝術的不朽杰作中,斷臂維納斯竟是最完美的!”今天,他這樣答道。
記得居·格桑17歲那年,當他的詩歌處女作《頌歌》發(fā)表后,他隱約感到,這定是心中綠意蔥蘢的苗圃中———最先發(fā)芽的那粒種子。相信今天,他的心中,已是秀色無涯。
居·格桑從草原走來,又向草原走去,大野之上,牧草如潮,他的身影如帆。